您好,欢迎来到武汉大学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武汉大学家教:武汉大学与旁遮普大学共建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启动建设 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生产提供支持

发表日期:2020-9-7 作者:武汉大学家教网 电话:170-9270-2050
新闻网讯(通讯员王颂)9月2日,由武汉大学承担的首个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武汉大学(中国)-旁遮普大学(巴基斯坦)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正式启动建设。中心将开发适宜巴基斯坦以及其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品种,为其粮食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二级巡视员王东风、我校党委副书记沈壮海出席启动建设会。来自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等省的近百名农技师,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鄂州市农村农业局、湖北省技术市场协会的专家参会。巴基斯坦、孟加拉、马来西亚等国代表以线上视频方式参会。

沈壮海致欢迎辞。他说,武汉大学水稻研究历史悠久,红莲型杂交水稻作为武汉大学原创科技成果曾两次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红莲型杂交水稻是海外推广面积最大和种子出口额最大的品种,国内外累计推广面积达2700余万公顷,增产稻谷0.34亿吨。为了促进红莲型杂交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进一步推进中巴两国杂交水稻科技成果转化,武汉大学和旁遮普大学共同成立了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中心将立足于巴基斯坦,逐步引进新品种开展生态测试和本土化研发,开发适宜巴基斯坦以及其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品种,为其粮食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为构建世界粮食安全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王东风指出,红莲型杂交水稻不仅是是武汉大学的原创成果,也是湖北省的靓丽品牌。作为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成果的代表,红莲型杂交水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推广,促进了“中国智慧”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为湖北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实了内涵。该项目被纳入中国科协重点支持项目,湖北省科协也将不遗余力地继续为红莲型杂交水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中巴两国山水相连,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源远流长,希望中巴农业合作走深走实,中巴经济走廊更上一层楼。

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阿西法克教授通过一组组照片热情洋溢地回顾了同武汉大学开展合作研究的历程,展示了红莲型杂交水稻在当地的种植情况,并且通过详实的数据对比指出了该水稻的优势。他对武汉大学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希望通过双方合作促使红莲型杂交水稻能够得以更大面积的推广,解决当地的粮食安全问题。

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朱仁山教授介绍了项目建设内容。据介绍,世界近50%人口以稻米为食。红莲型杂交水稻具有高产优质、氮肥高效、耐高温、生态适应性广、繁殖制种产量高等优势,适合在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国家推广种植。目前在巴基斯坦推广的红莲型杂交水稻主要还是以红莲优6号为主的老一代品种。为了打破遗传瓶颈,2018年开始,他曾多次到巴基斯坦调研、试种,两年的试验示范数据显示,新一代红莲型杂交水稻品种综合性状全面优于当地主推品种。中巴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将以此为基础,致力于挖掘红莲型杂交水稻品种耐高温、高直链淀粉、抗逆性强、产量高的特点,开发适应巴基斯坦以及其他热带地区市场需求的品种,为东道国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巴基斯坦、孟加拉、马来西亚等国专家也介绍了红莲型杂交水稻在本国种植和试验情况。与会代表进行了讨论,认为红莲型属环境友好型杂交水稻品种,可以减少氮肥用量,降低种植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种子生产和种质资源控制优势明显,制种产量可达到每公顷4.5吨以上,比其他类型杂交水稻制种增产30%左右,给种子企业创造了较大的利润空间。

与会人员还参观了武汉大学鄂州水稻试验基地。该基地总面积138亩,培育出了珞优9348、红优3348、红优2431、珞红优1564、珞红优931等高产、优质、抗稻瘟病、抗褐飞虱、氮肥高效的红莲型杂交稻,这些品种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种植或参加国家级区试,其中部分红莲型杂交稻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面积推广种植。相关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荣誉。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该基地,做出了“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指示。2018年4月12日,习总书记再次视察了我校水稻基地并了解相关成果。